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工作首批收集全市24个部门193项惠企政策文件,推进企业政策免申即享;
在全市11个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服务专区,闭环办理企业开办、变更、纳税等全流程业务;
聘请42名企业服务专员,全天候解答企业咨询,服务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和服务保障;
政务服务事项98%实现“一网通办”、78%实现“全程网办”,753项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20个高频事项实现智审慧办,205项实现“呼包通办”,214项实现京津冀呼“区域通办”,158项实现全国“跨省通办”;
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由1296项减少至405项,保留事项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数量最少;
全市共打造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664个,实现“一窗式”综合服务全覆盖;
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238个,平均精简申请材料60%,压缩办理时限75%;
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实事,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是呼和浩特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措施。
7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呼和浩特市入选创新城市,排在上海之后,全区唯一,选报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告知承诺制”》入选全国创新成果案例;赛罕区“一表通”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经验推广案例,全市120个典型做法在国家、自治区级媒体广为宣传,呼和浩特市正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成为一方吸引八方来客的兴业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今年以来,为落实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尽快补齐营商环境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呼和浩特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出了一批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政策和举措。组建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提升方案》,协调全市31个市直部门、9个旗县区,梳理出囊括382项重点任务的《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 110项整改问题的《优化营商环境整改问题清单》,并确定20个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一级指标、72个二级指标,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进行清单化、台账化管理、调度,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清晰,路径明确。
呼和浩特市除了在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外,还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多点发力,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紧盯公平公正,持续推进法治化“护企安商”。打造“小、精、专”小额速裁(速执)团队,平均案件审理天数为69.41天;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设立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法庭;持续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推进企业家个人权益保护,帮助160余家企业挽回损失约200万元。紧盯企业需求,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简化企业开办流程,将平均办理时间压减至0.5个工作日,审批环节由12个优化至两个,企业开办提交材料从21件压减至6件,压减率达71.4%;推出企业开办大礼包,刻章、邮寄费全免。近几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累计为新办企业减免成本1139.7万元,其中2023年为新办企业减免成本516.92万元。
持续推动居民“刷脸办电”和小微企业“一证办电”,低压“三零”居民、非居民客户平均接电时限分别压减至3.3、6.0个工作日。高压单、双电源各环节办理总时限分别压减至9.0、26.9个工作日。
紧盯企业需求,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对民企放贷、融资工作。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00.75亿元,占全区贷款余额37.23%。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99.94亿元,占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3.91%。建立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活动11场,驻呼金融机构为呼和浩特市246个重大项目完成授信1475.92亿元,已落地431.61亿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以营商环境之优,支撑经济发展之稳。将继续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意见,进一步拿出务实举措,落地见效;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指引,聚焦政务服务、商事登记、工程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登记、纳税等领域,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加强要素保障,从办电、破路破绿、“标准地”出让、区域评估、金融资源集聚等方面加快提升基础性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法治监管,全面开展诚信建设信用提升行动,优化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缩短审理时限,提升服判息诉率、小额诉讼适用率;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联系走访,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建立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把呼和浩特市真正打造成为项目投资的洼地、营商环境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蒙ICP备20000293号 网站标识码:1501000013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012号 邮编:010111 邮箱:hhkfqxxgz@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沙尔沁镇阳光大街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工作首批收集全市24个部门193项惠企政策文件,推进企业政策免申即享;
在全市11个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服务专区,闭环办理企业开办、变更、纳税等全流程业务;
聘请42名企业服务专员,全天候解答企业咨询,服务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和服务保障;
政务服务事项98%实现“一网通办”、78%实现“全程网办”,753项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20个高频事项实现智审慧办,205项实现“呼包通办”,214项实现京津冀呼“区域通办”,158项实现全国“跨省通办”;
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由1296项减少至405项,保留事项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数量最少;
全市共打造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664个,实现“一窗式”综合服务全覆盖;
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238个,平均精简申请材料60%,压缩办理时限75%;
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实事,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是呼和浩特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措施。
7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呼和浩特市入选创新城市,排在上海之后,全区唯一,选报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告知承诺制”》入选全国创新成果案例;赛罕区“一表通”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经验推广案例,全市120个典型做法在国家、自治区级媒体广为宣传,呼和浩特市正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成为一方吸引八方来客的兴业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今年以来,为落实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尽快补齐营商环境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呼和浩特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出了一批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政策和举措。组建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提升方案》,协调全市31个市直部门、9个旗县区,梳理出囊括382项重点任务的《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 110项整改问题的《优化营商环境整改问题清单》,并确定20个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一级指标、72个二级指标,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进行清单化、台账化管理、调度,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清晰,路径明确。
呼和浩特市除了在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外,还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多点发力,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紧盯公平公正,持续推进法治化“护企安商”。打造“小、精、专”小额速裁(速执)团队,平均案件审理天数为69.41天;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设立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法庭;持续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推进企业家个人权益保护,帮助160余家企业挽回损失约200万元。紧盯企业需求,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简化企业开办流程,将平均办理时间压减至0.5个工作日,审批环节由12个优化至两个,企业开办提交材料从21件压减至6件,压减率达71.4%;推出企业开办大礼包,刻章、邮寄费全免。近几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累计为新办企业减免成本1139.7万元,其中2023年为新办企业减免成本516.92万元。
持续推动居民“刷脸办电”和小微企业“一证办电”,低压“三零”居民、非居民客户平均接电时限分别压减至3.3、6.0个工作日。高压单、双电源各环节办理总时限分别压减至9.0、26.9个工作日。
紧盯企业需求,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对民企放贷、融资工作。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00.75亿元,占全区贷款余额37.23%。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99.94亿元,占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3.91%。建立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活动11场,驻呼金融机构为呼和浩特市246个重大项目完成授信1475.92亿元,已落地431.61亿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以营商环境之优,支撑经济发展之稳。将继续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意见,进一步拿出务实举措,落地见效;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指引,聚焦政务服务、商事登记、工程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登记、纳税等领域,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加强要素保障,从办电、破路破绿、“标准地”出让、区域评估、金融资源集聚等方面加快提升基础性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法治监管,全面开展诚信建设信用提升行动,优化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缩短审理时限,提升服判息诉率、小额诉讼适用率;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联系走访,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建立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把呼和浩特市真正打造成为项目投资的洼地、营商环境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